歐美等發達國家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約為25頭,而我國的平均水平在17-18頭之間,好一些的規模場也才達到23頭,國內豬只品種和國外差別不大,那是什么原因導致國內母豬繁殖性能上不來呢?除了種豬營養、生物安全、設備設施等方面因素外,筆者認為,問題可能還出在我們對母豬的飼喂方式及體況評定方法上。
圖 不同國家的PSY對比
1
體況評分法的常見問題
國內現行母豬體況評定方法多數是評分員根據經驗目測母豬體況并打分,如上圖。
體況評分法存在的問題點:
-
體況評分并不能準確反映豬群總體肥度的背膘水平;
-
不同評分員對同一頭母豬的體況可能打出不同的分數;
-
同一評分員在不同時間也有可能對同一頭母豬打出不同的分數;
-
目測評分法存在較大的誤差;
因此,根據體況評分確定飼喂水平的做法并無準確依據。
體況評分法帶來的問題:
用較大誤差的體況評分來確定母豬的飼喂量,就會導致母豬的膘情不一致。而妊娠母豬供料量的微小差異會導致母豬體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異,這是國內母豬生產性能低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
正確測定P2背膘厚的意義
P2點背膘(上圖)是國際養豬業通用的一個基礎數據,是指豬最后一根肋骨處距背中線6.5厘米處的背膘厚度。通過對母豬的P2點背膘厚度進行測定,以數字化的方法來對母豬體況進行測定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差。
測定儀器:背膘測定儀
準確測定P2點背膘的意義:
母豬背膘厚是判定母豬發情配種能力的有效指標,背膘厚度對母豬達到性成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后備母豬初情啟動時,背膘厚不得低于16mm,且背膘厚與初情日齡呈負相關,接近20mm的背膘厚對初情期的啟動相對適宜;
-
哺乳母豬的背膘厚度損失超過一定范圍(如大于6.0mm),會影響母豬斷奶后正常發情;
-
斷奶時的背膘厚低于20.3mm的母豬,表現為斷奶-再配種間隔延長;
-
哺乳期背膘厚損失40%的母豬,斷奶后14天內都不能發情;
-
初產母豬貯存的脂肪在哺乳期損耗會影響其第二胎繁殖性能。
3
各階段的體況要求
-
后備母豬的最低標準:要求150日齡體重達到100公斤,P2點背膘厚度應達到12-14mm;
-
第一次配種時要求體重達到130-140公斤,P2點背膘16-20mm
-
經產母豬不同階段的體況要求也不同:斷奶時P2背膘厚度達到16.5-17mm、懷孕中期結束P2背膘厚度達到19mm、分娩時P2點背膘厚度達到19-21mm。
4
根據背膘厚調整的飼喂方案
1. 根據P2點背膘厚確定后備期的飼養管理方案
后備母豬150日齡,體重達100千克,P2背膘厚應為12-14mm,如果不在這個范圍,可以通過營養調控來解決(提高能量濃度,飼喂后備母豬脂肪強化日糧,能量提高200kcal/kg);當背膘厚度超標可以降低飼料配方的能量濃度。
2.根據P2點背膘厚確定妊娠期飼養管理方案
母豬妊娠階段基本可以分為0-7天、8-37天、38-99天、100-110天、111-分娩等五個階段。妊娠母豬懷孕測定P2點背膘時間點分別是配種、7天、38天、100天、110天等五個時間點。具體P2點背膘厚要求參考上表。
3.根據P2點背膘厚確定空懷期飼養管理方案
母豬斷奶時若P2<14mm,應自由采食并適當添加合成孕酮類藥物(四烯雌酮,每天按15-20mg的劑量飼喂);當P2背膘達到16mm后,不再添加藥物;
母豬配種時若14mm<P2 <16mm,則在需要在妊娠8-36天對母豬進行體型調整,根據不同的背膘可以飼喂3-4kg飼料;若P2>16mm,則按標準程序進行飼喂。
母豬妊娠112天時若P2<20mm,不減料;若P2>20mm,按正常飼喂量的1/2進行飼喂。
結語:母豬保持合理的體況是繁殖力正常發揮的基礎。體況評分法存在較大的誤差性,不能準確的指導現場的飼喂管理。而通過測定P2點的厚度可以準確指導母豬的飼養管理。
提高哺乳期采食量,減少斷奶失重和掉膘,可以在思維期間全程添加白云牧港發酵中藥君草安,有利于提高和穩定豬只臟腑器官動態平衡,有利于提高豬只對攝入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資料來源:施增斌,養豬職業經理人